top of page

维亚生物发布2022年度业绩:收入毛利双向增长,一体化平台竞争优势不断显现

March 30, 2023 | Source: Viva Biotech 

维亚logoflash.gif

 

【摘要】:维亚将提升生物和化学业务之间的导流效应,持续加强一站式药物研发和生产服务平台建设,深化CRO与CDMO业务间的协同性,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者的开放式合作平台和共赢生态圈。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亮点:
收入达人民币2,379.6百万元,同比增幅约为13.1%
毛利达人民币815.7百万元,同比增幅约为25.3%


中国,香港——2023年3月30日,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1873.HK)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12个月(报告期),集团收入由去年同期人民币2,104.1百万元持续增加至人民币2,379.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幅约为13.1%,毛利由去年人民币651.0百万元持续增加至人民币815.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幅约为25.3%。我们经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133.9百万元。这主要归因于市场波动导致集团投资孵化企业的股权价值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中国内地COVID-19疫情反复所导致的人员利用率下降;培育处于早期阶段的新业务对利润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CRO业务竞争优势显著,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022年全年,公司CRO业务收入由去年同期人民币740.5百万元增加至人民币895.1百万元,增幅约为20.9%。2022年收入增速相较于2021年有所放缓,主要归因于上半年中国内地COVID-19疫情反复所导致的停工损失、EFS业务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受到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放缓所带来的影响。但就整体而言,在外部形势相对承压的情形之下,公司仍然保持了较为稳健增长的态势。


从长期趋势来看,公司在手订单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1,050.0百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人民币965.0百万元的同比增长约为8.8%。虽然,在手订单增速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放缓以及EFS业务的战略性调整的影响,但公司未来会通过加强获得全球范围内新客户的方式以拉动订单数量的增长。未来,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消退,公司亦会主动落实生物化学一体化的战略,完善市场战略和BD团队建设,并且会通过积极布局新兴技术平台的方式以拉动CRO业务的持续增长。


公司累计向客户交付超过48,925例蛋白结构,其中2022年新增交付约14,534例蛋白结构。研究累计超过1,878个独立药物靶标,其中2022年新增交付68个。除此之外,公司未来亦将提升化学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会通过生物化学的协同发展以充分挖掘现有客户的价值量,另一方面亦会深化与大型制药公司的紧密合作,进一步提升化学业务的市场份额。公司累计客户数量增加至1,224家,包括全球前十大制药公司(根据2022年年报总营收计),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24.6%。CRO业务客户分布地区多元化,来自海外地区收入占比约达85.4%,同比增速约近23.2%;来自中国内地客户收入占比约为14.6%,同比增速约9.0%。


报告期内,同步辐射光源使用情况达2,064小时,为公司与全球12家同步辐射光源中心保持长期合作,分布在中国上海、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以及中国台湾九个国家及地区,可确保全年无间断地收集数据。


CDMO端产能建设不断完善,CMC端收入规模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集团重视与朗华制药的战略合作与协同效应。一方面加强对CMC研发中心的建设并且持续推进新增产能的布局与落地,另一方面加强对前端客户的导流和商务拓展活动。


朗华制药全年收入总计人民币1,484.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近8.9%,毛利总计人民币418.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近35.5%。其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受CDMO重点客户的核心业务管线放量、工厂产能恢复以及生产交付正常化的影响,同时叠加产品结构优化的积极因素,毛利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朗华制药累计服务客户达852家,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56.0%,客户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前十大客户留存率100%。


产能建设方面,T10车间已经正常运营,能够支持API的收入增长。目前,可使用的总产能为860立方米。此外,朗华计划于2024年新建400立方米的产能,目前已启动了地面施工工程。这些新增产能将为公司未来的收入增长提供充足的保障。


CMC端不断加大对研发中心的建设,持续扩大研发人员规模。约10,000平方米CMC研发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该中心位于集团上海周浦总部,其中包含3,000平方米的GMP标准制剂小试车间。CMC从成立至今,已完成及正在推进的新药项目数近123个。截止报告期末,CMC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55人,CMC实现收入近50.0百万元。未来,随着收入规模体量的不断提升,CMC业务有望逐步实现盈亏平衡。


EFS投资孵化业务未来将成立投资基金


报告期内,公司共计审阅了来自全球逾455个项目,新增投资孵化4家初创公司,新增投资基金2笔,并完成对9家已有孵化投资企业的追加投资。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共累计投资孵化91家初创公司。投资孵化企业主要来自于美国、加拿大、欧洲以及中国,其中68%来自北美地区,25%来自中国。


2022年全年,公司已孵化的公司当中已有10家完成或者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额约158.0百万元美金。各孵化公司研发进展顺利,累计在研管线总数近215条,其中179条管线处于临床前阶段,36条管线已经处于临床阶段。目前,孵化项目已有9家公司实现全部或部分退出,在未来1-3年内有潜在退出可能的项目有近11个。此外,公司正在中国积极申请基金管理人牌照,未来计划探索以成立投资基金的方式开展投资孵化业务。


技术亮点及研发突破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为人民币135.8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人民币92.4百万元增长47.0%。CRO业务目前已建设多个核心技术平台,包括PROTAC技术平台、蛋白生产制备与结构研究、冷冻电镜技术平台、膜蛋白研究技术、药物筛选技术、Bioassay平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和人工智能方法(AIDD)、药物化学等。


公司在PROTAC药物研发方面提供相关服务,其收入占比已接近CRO总收入的10.2%。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蛋白生产制备与结构研究、PROTAC分子高通量筛选、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药物化学、Bioassay、CADD等。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累计研究超过50个E3连接酶结构,交付靶蛋白-PROTAC-E3连接酶三元复合结构超过100个,PROTAC业务亦将为未来CRO业务的持续增长贡献新增亮点。


就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的发展现状而言,公司计算化学部门集成了基于物理化学模型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和人工智能方法(AIDD),在超算集群的算力加持下,被广泛应用在药物研发各个阶段。维亚计算化学部门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算法(比如FEP),相比传统的计算化学工具和商业化的软件包,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定向优化并高效推进药物研发项目的进展。


人员及设施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总人数为2,601人,CRO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617人。公司亦加速建设办公和实验场地,产能扩张以满足公司高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和人员扩张计划。

 

  • 上海周浦总面积约40,000平方米的集团新总部,于2022年11月10日完成总部落成仪式,截至报告期期末已全面投入使用。

  • 上海法拉第路投资孵化中心约7,576平方米已全面投入使用,包含实验室面积5,552平方米。

  • 成都64,5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的园区已建成,其中12,000平方米物业部分投入使用,包含实验室面积10,590平方米。

  • 杭州钱塘新区新药孵化中心规划建筑面积约为77,500平方米的物业,未来会考虑探讨建设模式的多种可能性。

  • 苏州总建筑面积约为7,169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近3,250平方米。

  • 上海超算中心已于2022年12月完成验收并正式启用,目前能够支持计算化学(CADD)计算,人工智能(AIDD)相关计算以及晶体组和冷冻电镜组的运算等。


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毛晨博士表示:“公司凭借在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SBDD)领域的独特优势,提升生物和化学业务之间的导流效应,持续加强一站式药物研发和生产服务平台建设,深化CRO与CDMO业务间的协同性,提升前端项目业务能力建设,促使漏斗效应进一步显现,加速为后端业务导流,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生物医药创新者的开放式合作平台和共赢生态圈。”

 

 


关于维亚生物


维亚生物(01873. HK)成立于2008年,向全球创新药研发企业提供从早期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到商业化药物交付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凭借在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SBDD)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我们向全球合作伙伴提供新药研究阶段的CRO服务,搭建了X射线蛋白晶体技术、冷冻电镜技术(Cryo-EM)、亲和力质谱筛选技术(ASMS)、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氢氘交换质谱技术(HDX-MS)、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多个先进技术平台,并有资深药物化学家与药物发现生物专家领军的团队提供药物设计、药物化学(H2L, LO)、化合物合成、化学分析及纯化、公斤级放大及多肽合成及相应的生物活性测试服务。通过子公司朗华制药,我们提供从临床前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CMC/CDMO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专注于发现、投资高潜力生物医药初创公司,以独创的技术服务换取股权(EFS)的商业模式,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维亚生物已累计为全球2,076家生物科技及制药客户提供药物研发及生产服务,共计投资孵化91家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未来,公司将持续增强技术壁垒、提升研发与生产服务能力,为全球更多的初创新药公司及中大型药企提供优质的多元化服务,助益全球病患。

This website is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to sell, a solicitation to buy, or a recommendation for any security;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 offer to provide investment advisory or other services by Viva Ventures Biotech Fund or any of our affiliates. Nothing contained on the website constitutes investment advice or offers any opinion with respect to the suitability of any security, and the views expressed on this website should not be taken as advice to buy, sell, or hold any security or as an endorsement of any security or company. In preparing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Viva Ventures Biotech ha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investment needs, objectives, and financial circumstances of any particular investor, and investments and companies referenced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all investors. Any views expressed on this website by Viva Ventures biotech were prepared based upon information, believed to be reliable, available to it at the time such views were written. Viva Ventures Biotech makes no guarantees as to their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All information is subject to change and may quickly become unreliable for various reasons, including changes in market conditions or economic circumstances. By accessing this website, the reader agrees that he/she not copy, reproduce, republish, upload, post, transmit, alter, or distribute in any way material from this website in any manner inconsistent with the purposes for which it is offer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Viva Ventures Biotech.

bottom of page